三界十方四生六道

四生六道后面还有几句

四生六道,有感必敷,三界十方,无求不应
黄粱梦觉,忘世上之功名,宝剑光辉,扫人间之妖怪。 四生六道,有感必敷,三界十方,无求不应。黄鹤楼头留圣迹,玉清殿内炼丹砂。

吕洞宾的吕祖宝诰

吕祖宝诰⑴
至心皈命礼。
玉清内相⑵,金阙选仙⑶。化身为三教之师⑷,掌法判五雷之令⑸。黄粱梦觉,忘世上之功名⑹;宝剑光辉,扫人间之妖怪⑺。四生六道,有感必孚⑻;三界十方,无求不应⑼;黄鹄溪头留圣迹⑽,玉清殿内炼丹砂⑾。存芝象于丹崖⑿,显仙踪于玄洞⒀。阐法门之香火,为后嗣之梯航⒁。大圣大慈,大仁大孝⒂。开山启教,灵应祖师⒃。天雷上相,灵宝真人⒄。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兴行妙道天尊⒅。
注释
⑴吕祖:即吕祖先师吕洞宾。姓吕,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唐河东蒲州永乐县人(今蒲板县永乐镇),祖吕谓,礼部侍郎;父吕让,海州刺史。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时生。初,母就蓐时,异香满室,天乐并奏,有白鹤自天而下,飞入账中不见。真人生而金形玉质,仙风道骨,鹤顶猿背,虎体龙腮,风眼朝天,双眉入鬓,颈修颧露,身材雄伟,鼻梁耸直,面色白黄。左眉有一点黑子,足下纹起如龟。少而聪明,日记万言,矢口成文。身长八尺二寸,顶华阳巾,衣黄衫,系皂绦,状类张子房。年二十不娶。始在襁褓,异人马祖相之曰:“此儿骨相非凡,自是风尘外物,他时遇钟离、采和,牢心记取。”后游庐山,遇火龙真人,传授天遁剑祛魔。会昌中,两举进士不第,时年六十四岁,还长安,至酒肆初遇钟离祖师,被以“黄粱梦”感化,又以生、死、财、色十试,心无所动,于是授以金液大丹与《灵宝毕法》。遂发愿潜心修道,度尽天下众生。初居终南山,又受钟离祖师上真秘诀,修炼成道。于是周游天下,化渡众生。曾传度刘海蟾真人、王重阳真人,开道教南北二宗。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故常尊称“吕祖”。元世祖尊为“纯阳演正警化真君”,武宗又加号“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吕祖形象,深入民间,其灵踪圣迹,更是遍布全国。
⑵玉清内相:玉清,指三清圣境之一,为元始天尊所治。内相,仙职,辅佐元始天尊掌管仙界枢机。可见吕祖品位之尊。
⑶金阙选仙:金阙,即天庭。天庭选举仙官。此指吕祖仙职为经评选而授。另一解:吕祖在天庭受命主持选仙之事。
⑷化身为三教之师:化身,应化显身。三教,指儒、释、道三教。吕祖道业日隆,太上命他任三教祖师。
⑸掌法判五雷之令:法,道法。法为道之用,道门以法体道而济世度人。判,唐宋官制,以大兼小曰“判”。吕祖已臻仙职之极品,又兼掌五雷,故曰“判”。道门五雷正法,能召役雷霆,代天惩恶扬善。以上述吕祖仙职仙司。
⑹黄粱梦觉,忘世上之功名:传吕祖自幼攻习儒业,想取得功名以承祖业。但两举进士而不第。心灰意冷,还长安,酒肆遇钟离祖师。因与同煮黄粱饭,钟离祖师云房自为执炊。洞宾忽就店中昏睡,梦以举子赴京,状元及第,始自翰苑擢台谏秘阁,及指挥使,无不备历;两娶富贵家女,生子婚嫁早毕,孙曾云绕,簪笏满门。如此凡四十年,又独相十载,权势颇赫。偶被重罪抄没家资,分散,妻孥流于岒表,一身孑然,辛苦憔悴,立马风雪中,方兴诰叹,忽然梦觉,黄粱炊尚未熟。洞宾感悟功名富贵正如梦镜不实不久,遂向云房求度世之术。
⑺宝剑光辉,扫人间之妖怪:宝剑,指火龙真人传与吕祖之天遁剑。吕祖度化世人,为民除害,用金光闪耀的天遁宝剑,斩除人世间的一切妖魔鬼怪。使学道之人早日成道,修成正果,与道合真。
⑻四生六道,有感必孚:四生,指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类生物,名为众生。此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六道,一天道、二神道、三人道、四畜生道、五地狱道、六饿鬼道,乃为众生轮回生死趣。感,感应。孚,信。众生心诚则能感动吕祖,吕祖必以愿力相应。所应诚信有准并无差失。
⑼三界十方,无求不应: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又称三界天。欲界为食欲和淫欲未清除的众生所住世界;色界在欲界之上,已离粗欲而只享受精妙镜象的众生所住世界,但此界仍有质象形碍;无色界更在色界之上,为离质象形碍清澄虚净之世界。三界中人寿命有限,不能超越劫难,寿尽仍要人于轮回。十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并上、下合为十方。此句言,吕祖发愿度化世人,三界十方,一切众生,没有向吕祖祈求而不应验的。
⑽黄鹄溪头留圣迹:溪,疑为矶。黄鹄矶,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城内蛇山,山有黄鹤楼,楼因山而名。相传该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后历代屡建屡毁。据史载,昔日的黄鹤楼轩矶宏伟,辉煌瑰丽,峥嵘缥缈,疑似“仙宫”。相传吕祖曾化为道士与武昌太守下棋,连下数局,太守皆输。一会儿,道士拂袖而去不见人影,太守急忙派人寻找,却没找到。后听人说在郡治前吹笛,寻人刚至郡治前,则又听笛声到了郡治东面,寻人到东面,笛声又至西面,寻人到西面又听笛声在南面,到南面则又听笛声在北面,到北面又听到笛声在黄鹤楼前。有人见道士走进石照亭中就不见了。仅留诗一首:“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苹红蓼满汇湄。哀情欲诉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日知。”末书一“吕”字。这就是吕祖在黄鹤矶头留下的圣迹。(此后,吕祖题诗的石照亭也改名为吕仙亭。一说吕祖曾在黄鹤矶头卖桃面留圣迹。)大抵吕祖隐显非常,所留圣迹也不限于一时一事。
⑾玉清殿内炼丹砂:吕祖《前八品仙经·保精固命品》记述,吕祖在下降人间之先,已历劫修行。天宝元年正月九日登郁罗虚梵天宫,即元始天尊玉虚宫,侍于元始天尊之前,与十极真人一起听天尊演说《大周天伏火灵砂丹诀》,即指此事。
⑿存芝象于丹崖:芝象,芝为瑞草,此指吕祖仙像。丹崖,或作山岩、仙岩。据《绵州府志》载,医吾闾山北,有孤石峭壁,上镌吕仙像;又名吕公崖,乃吕祖炼丹处。此即“存芝象于丹崖”。
⒀显仙踪于玄洞:仙踪,指吕祖留下的圣迹。玄洞,一作云洞,指仙家洞府。《本传》述吕祖道初成后,上帝命居荆山洞府,后又在庐山、罗浮诸洞天多次显化。
⒁阐法门之香火,为后嗣之梯航:阐,阐发、弘扬。法,法派。香火,原指后代,此指教派的传承。吕祖度化世人,功绩显赫,金丹南北宗皆为吕祖法脉,故王重阳创全真教奉吕祖为五祖之一。后嗣,指吕祖所传之法嗣。梯航,登天之梯、渡海之船。此喻接引世人早登彼岸的大道。
⒂大圣大慈,大仁大孝:大圣,具有最高智慧。大慈,慈爱、慈悲。仁,仁爱、同情。孝,指善于奉伺父母。大圣大慈,为仙真极则。大仁大孝,为一切美德根基。此为极赞吕祖之辞。
⒃开山启教,灵应祖师:开山,创前人所无、开后人之前例。启教,创立教派。
⒄天雷上相,灵宝真人:天雷上相,为吕祖仙职名。五雷正法总由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执掌。吕祖兼判五雷之令,故为天雷上相。钟离祖师又亲授吕祖丹经《灵宝华法》,故称灵宝真人。
⒅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兴行妙道天尊:此为吕祖之尊号。宋代尊为“妙通真人”,元代尊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

玉皇大帝是哪个宗教里的神?

彭威藤

玉帝什么意思

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1] 、“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天地的主宰。
又称“昊天金阙玉皇玄穹高上帝”、“玉皇大天尊”、“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玄穹高上帝”、“天公”。
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
玉皇大帝(3张)
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散则为炁,聚炁为神。[3] 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神仙只有对道的理解深浅之分,而没有等级地位之别,都皆济世度人为自己的宗旨。
在中国神话历史中,玉皇大帝的名号是比较晚出现,到宋朝时,由宋真宗为道教高上玉帝加尊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为极尊贵特殊的天神,是众神之领袖。玉帝除统领三界十方内外诸天与天神之外,还管理天地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昔发广大愿合道利济一切,为诸神、真、至、圣贤人之师。万神朝礼,五帝(五方五老)司迎。炼就回风混合之大道,成就无上道果帝位。居弥罗天,权大化。得玉清元始秘授赤字玉文而开天执符,主承太上无极之法旨而含真御历。金阙四御辅化,北极四圣佐护,神霄九宸大帝所拱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统领万神,主宰天地,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统御万灵,而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至尊主宰。

佛经里说的“三界六道”是指那三界那六道?

三界二十八天 欲界之六天与色界之十八天及无色界之四天也。色界之天数有异论,萨婆多部立十六天,经部立十七天,上座部立十八天。大乘则据上座部。见四教仪集注中。 “四王天 │忉利天 “欲界天───┤夜摩天 │ │兜率天 │ │化乐天 │ └他化自在天 │ “梵众天 │ “初禅─┤梵辅天 │ │ └大梵天 │ │ “少光天 二│ │二禅─┤无量光天 十─┼色界天───│ └光音天 八│ │ “少净天 天│ │三禅─┤无量净天 │ │ └遍净天 │ │ “无云天 │ │ │福生天 │ │ │广果天 │ │ │无想天 │ └四禅─┤无烦天───┐ │ │无热天 │ │ │善见天 │──五净居天 │ │善现天 │ │ └色究竟天──┘ │ “空无边处天 └无色界天──┤识无边处天 │无所有处天 └非想非非想处天 【六道报境】 三界 欲、色、无色。 三有 即三界。 六道 地狱、畜生、饿鬼、修罗、人、天。 六凡 即六道。 九地 杂居、乃至非想。 九有 即九地。 二十五有 略。 地狱 八寒、八热、十六游增等。 八寒地狱 疱、乃至白莲花等八。 八热地狱 等活、乃至阿鼻等八。 十六游增小狱 黑沙、乃至寒冰等十六。 饿鬼 无财、少财、多财。 无财鬼 炬口、针咽、臭口。 少财鬼 针毛、臭毛、大瘿。 多财鬼 得弃、得失、。 鬼 夜叉罗刹毗舍阇。 修罗 畜、鬼、人、天。 四洲 北俱卢、西牛贺、东胜神、南胆部。 四轮王 金、银、铜、铁。 十仙 地行、乃至绝行。 二十八天 六欲天、十八色天、四无色天。 六欲天 四王、乃至他化。 四王天 持国、增长、广目、多闻。 忉利天 善法堂,东南西北各八。 十八色天 初、二、三、四、禅。 初禅三天 梵众、梵辅、大梵。 二禅三天 少光、无量光、光音。 三禅三天 少净、无量净、遍净。 四禅九天 无云、乃至色究竟九天。 无色四天 空、识、无所、非想。 【二十五有】 ﹝出天台四教仪﹞ 二十五有,不出六道,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天、无想天、及五那含天总在四禅天中,而别出其名者,以外道计梵王天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天以无心为涅槃,计五那含天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三天为三有,以对破外道之计也。(六道者,即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一、四洲为四有],谓东弗于逮、西瞿耶尼、南阎浮提、北郁单越也。(梵语弗于逮,华言胜。梵语瞿耶尼,华言牛货。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郁单越,华言胜处。) [二、四恶趣为四有],谓六道中,修罗、饿鬼、畜生、地狱四者,皆由愚痴贪欲造诸恶业,故感斯趣也。 [三、六欲天为六有],谓欲界六天也。一四天王天,二忉利天,三夜摩天,四兜率天,五化乐天,六他化自在天。(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梵语夜摩,亦云须焰摩,华言善时分。梵语兜率,华言知足。) [四、梵天为一有],谓初禅中大梵王天,乃三千世界之主也。(三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 [五、无想天为一有],谓四禅中之无想天,此天以无心想为果故也。 [六、五那含天为一有],那含,梵语具云阿那含,华言不还。谓四禅中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亦名五净居天,此之五天,名位虽别,皆第三果圣人所居,故通为一有也。(第三果,即声闻阿那含果也。) [七、四禅天为四有],谓色界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也。 [八、四空处天为四有],谓无色界空处天、识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也。

什么是三界,十方,四生六道?

三界:天、地、人三界
十界: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
五方:东西南北中。
十方:东方 密洲。 西南方 鲜少。 西方 离垢。 东北方 摄取。 南方 丰溢。西北方 欢喜。 北方 丰乐。 上方 振音。 东南方 饶益。 下方 关龠。
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和化生
六道:即十界的前六界。
五行:金、木、水、火、土。
这些都是佛教、道教用来归类各种形态的生物和非生物的,如道教里玉皇上帝登基之时,五方十界的众神、仙、大觉金仙(佛)、大菩萨、圣等皆来朝拜说的就是上面的十界和五方。

展开全文